close


 


 


 


心理分析學家艾力克森(Erik Erikson)曾提出一個理論,


認為一個人生命中必定會經歷八個階段,


其中前五個階段,都會在十八歲以前經歷。 根據艾力克森的理論,


零到一歲是建立信任感及安全感的重要時期,孩子隨時找父母隨時都找得到,就能得到充分的安全感。


二到三歲須建立自主性,亦即可開始訓練孩子簡單的自理能力,以為未來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礎,


四到五歲是主動感,亦即孩子在嘗試作肢體或智能的各種學習時,必須給予正面的稱讚、肯定,才會鼓舞他繼續向外界伸出探索的小手。


至於六到十一歲,則需奠定閱讀、學習或是協助做家事的習慣。 這些都需要父母花時間觀察、陪伴、傾聽,更無法藉由代理父母來執行。


 


一個永遠讓孩子隨時都找得到父母,就是安全感的來源,也是所有人格的基礎。



「有安全感,孩子就敢到外面闖天下,」她說。



「孩子小時候,你不讓他隨時找得到你,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後,出事就不找你了。」



孩子缺乏陪伴,輸在起跑點 贏了財富輸了孩子,成功意義何在?
多數親子專家都同意,十二歲小學畢業前倘若根基沒有打好,不論是學習的規律、自制力或是安全感,國中之後要調整即極為困難。



這些根基,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每天的陪伴、傾聽與談話。



為了因應忙碌的雙薪家庭,兒童福利聯盟甚至提出一個「三三三專案」——每天至少:擁抱三十秒鐘、聆聽三分鐘、陪伴三十分鐘。



「父母陪伴太少的結果,孩子長大後,也不易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。」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。



陪伴三十分鐘,不過是每天看一部連續劇二分之一的時間,但有多少家長做得到?



在一間精緻用心的高級療養院裡,年輕的醫學院實習生發現一位老先生經常性的沉默不語。



費心打聽,才知道老先生曾是叱吒一時的企業家,如今老先生終日憂鬱,盼望著繼承事業的兒子能夠移步來探探他,卻始終不能如願。



善良的實習生輾轉聯絡上企業家的兒子,數度去電,告知父親的渴望,第二代企業家卻始終以事業繁忙為由推辭。





老先生聞訊後嘆了口氣說:「你們別忙了!我是自作自受,誰叫我在他們年輕的時候,都讓他們給傭人帶

 


 


這是洪蘭親耳由實習生那裡聽來的故事。



令人唏噓,也令人深思。



 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快樂音樂屋   的頭像
    快樂音樂屋

    快樂音樂屋 周詩凡老師 鋼琴教學 讓每個孩子快樂的在音樂世界裡成長

    快樂音樂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