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鋼琴學習和演奏中的幾個關係】♩.♪

一、美的音質和富於變化的觸鍵

  所謂音質是指鋼琴所發出聲音的質地和音色。每架鋼琴都有自己獨特的音質,而同一架琴,以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方法來彈,音質也會有不少差異,表明音質與彈奏技術有直接關係。在鋼琴練習和演奏中掌握正確的方法,彈奏出美的音質,是演奏者始終追求的重要技術和藝術標準。通常對音質的認識和鑒別主要是通過聽辨,而用語言描繪就比較間接,但一般來講,美的鋼琴音質應該是聲音集中、有顆粒性、泛音豐富、有歌唱表現力,動人之心脾。正如有人提出要把鋼琴的每一個音當作一口鐘來彈,出來的聲音像鐘聲,富於共鳴和泛音才是好的音質。這對學習者認識美的音質可謂是十分傳神和精妙。美的音質是鋼琴音樂表現中十分重要的因素,是鋼琴音樂的靈魂。音質的好壞,直接關係到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對音樂欣賞者的吸引力、感染力。此外音質還與琴聲的穿透力和傳遠力有關。例如有人彈出的琴音,近處聽很響,但在樂隊中或稍遠處聽時,聲音就不清晰了,穿透力也不強。這些都與彈奏的音質密切相關。所以掌握科學的彈奏方法,控制好鋼琴音質,是鋼琴學習、演奏中的一個重要技能和技術標準。

   控制音質與手指的用力和觸鍵方法有著直接的關係。由於人的生理條件不同、手型等的各異,彈奏方法也不可能要求一個模式。“世界上絕對不會有兩位鋼琴家的手型完全一樣”,但卻有著科學和共性的原理。首先應該是手指的發力點和掌指關節(手掌到手指的第一個關節)的靈活性。掌指關節是手指發力的關鍵,手指彈琴的力,要來自這個關節。這個關節如不能發力,手、手腕就容易緊張僵硬,彈出的聲音可能很響,但音質不集中或僵硬,無傳遠力,此外這也會直接影響到彈琴的速度能力。特別是對初學者而言,掌指關節的靈活訓練就像舞蹈演員練習踢腿下腰,是重要的基礎訓練。當然,隨著演奏技術的不斷提高,其他部位也會協同用力,而不是孤立的運用這一發力動作。特別注意不是無節制的發力,力量太大、太小都直接影響音質,最佳力度應以彈出最佳音質為判定標準,練習時應通過仔細的聽辨找到最佳用力感覺。其二是手指觸鍵的部位對音質具有明顯影響。如,用指腹(指紋中心部位)觸鍵,音質會相對柔和,富有連音效果;用指尖(近指甲部位)觸鍵,音質則相對會明亮有力,富有顆粒性。隨著手指與琴鍵的角度改變,音質會出現微妙的變化。其三是觸鍵時手指抬的高度對音質有較大影響。特別是在速度稍快時抬得過高就不易控制音色,也影響速度。初學者,可能練習抬指高些,隨著技術的提高和作品的需要,保持較小的指、鍵距離是控制音質和速度的重要方法之一。總之,不論是哪種方法,在演奏中彈出美的、動人的音質是追求的審美目標,而彈出更豐富多彩的音色變化,讓琴音表達出各種不同的光和色及不同的音樂感覺,是對音質要求的更高境界。所以,掌握多樣的觸鍵方法,控制出各種音質的表現,不拘泥於單一、缺乏變化的觸鍵和彈法,是鋼琴學習和演奏中應十分注意的原則。

二、鬆弛與緊張的協調

  在鋼琴課中教師經常會要求學生放鬆,“放鬆”的確是鋼琴演奏中十分重要的要領。但放鬆應該是相對的,緊張也是相對的。如果過於鬆弛和過於緊張,都不能彈好琴。這裡所謂緊張,是指過分緊張,一般包括兩個方面:一是精神緊張,二是技術方法上的緊張。精神緊張屬於心理方面的原因,與個人的性格、經歷、生活環境等有關,但更主要的還是技術水準對心理的影響。俗話說:“藝高人膽大”,就充分揭示了技術水準與心理的關係。身懷絕技自然就瀟灑無懼,所以掌握高超的技術,是克服心理緊張的最佳方法。另外,暗示、轉移注意力、深呼吸、讀數、默想曲譜等,也是克服臨場緊張的好方法。三是需要有經常登臺演奏、適應演出環境的練習,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表演心理狀態。技術上的緊張一般是指手指和身體的僵硬。手指的僵硬一般是由於掌指關節不靈活造成的。前面談到的掌指關節的發力和靈活性訓練,就是解脫手緊張的重要方法之一。手關節緊張不能彈出自如的音樂,但手太松也不能彈出具有控制力的音色,所以要將鬆弛和必要的緊張結合起來。比如在彈琴時,手要求放鬆,而掌指關節發力點則需要有一定的緊張度;臂部、肩、手要求放鬆,最後的落點是在指前端,這一部分則不能松,此即所謂松中有緊。再就是演奏動作中的鬆緊結合,根據作品的需要,有時要強奏,有時音區跨度大需要大幅度動作,身體的臂、肩、腰或全身都要用力。這就要有一定的張力和相對的緊,但不是僵,是要有彈性的、鬆緊適度的。當然,做到用力部位的協調與恰當結合,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水準,需要長期訓練才能掌握。對初學者來說,不能要求一步到位,急於求成反而容易產生誤解造成緊張,使手僵化。總之,彈琴過程中心理和身體各部位的鬆弛與緊張,是既矛盾又統一,是相對的。例如有的部位要放鬆,有的部位則要有一定的緊張才有支點;根據音樂表現的需要,有時心理要平緩放鬆,有時卻需要有一定的激情和緊張度。關鍵是把握好鬆弛與緊張的“度”,需要克服的是“過度的”鬆弛與緊張,而鬆弛與緊張的有機協調,構成變化多端的力量組合去完成千變萬化的音樂表現,是鋼琴演奏者應該具備的彈奏用力技巧

三、技巧訓練與思想文化修養的統一性

  技巧是表現音樂的手段,刻苦練習技巧是必須的。但是技巧又是為音樂服務的,所以技巧不是空洞的。這一點雖然是眾所周知,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,卻經常會不自覺地出現重技巧練習,輕音樂表現的現象。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,一是技巧練習是對肌體和意識的能力訓練,需要長期的、不斷重複的練習才能有效。二是認為技巧達不到要求,音樂表現就無從談起。所以單純的技術練習就佔據了鋼琴學習的很多時間,久之就形成了以技術練習為主的鋼琴學習過程。技巧練習是獲得藝術表現能力的必經之路,需要有專門的練習,但關鍵是不能為技巧而技巧,應時刻不忘用技巧表現音樂內容,時刻注意技巧與音樂表現並舉同進。因為音樂表現是鋼琴演奏的目的,而且音樂表現與技巧的獲得也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。蘇聯鋼琴教育家涅高茲就曾說:“靈魂深處為音樂所激動而像著了迷似的練鋼琴的人,熱愛音樂和鋼琴這一樂器的人,必將掌握輝煌的技術,必然善於表達作品中的藝術形象,必將成為表演家。”這段話深刻揭示了技術與音樂表現的關係。一個熱愛音樂的人,才有極大的動力練習技術,一個被音樂激動的人,才會將技術和音樂表現融為一體。音樂是技術表現的,但沒有感情、沒有思想是絕沒有音樂的。所以說,技巧不是孤立的,它與演奏者的整體修養和素質密不可分。

  學習鋼琴,除了要對音樂非常之熱愛,同時注重對生活的體驗、豐富自己的閱歷和提高思想修養是鋼琴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內容。一個思想空洞貧乏的人,其藝術想像力就無從談起,對文學、哲學、歷史都不懂,就無法深入分析理解作品和表現作品,也就很難表現出有深度的技巧。廣泛地吸取各方面的知識,提高思想和藝術修養,諸如美術、文學、戲劇等等,對學習鋼琴都有著重要的作用。比如我們彈德彪西的《水中倒影》,就要對“印象派”這個名詞有一定的理解,在美術上,印象派畫風的特點就是突出光和色的表現,德彪西的印象派音樂也是表現光和色。這就需要演奏者對光和色的敏感、聯想和深層理解,並以相應的技術表現出這些意境來。沒有審美能力和思想修養,即便技術全面,也不能把技巧化為有感情的音樂,也彈不出這首曲子的深層含義。有人說一個真正的音樂家應該是一個思想家,對社會歷史、文化發展、道德文明都應該有較高修養,才能真正地把琴彈好。例如那些嚴肅的古典作品,每首作品都包含著作曲家對當時社會生活的體驗,反映著深層的思想內容,鋼琴學習者如果沒有一定的藝術和思想文化修養,是不容易理解貝多芬那種從苦難走向歡樂,從鬥爭走向勝利的英雄主義的音樂內涵,也很難理解蕭邦那些“藏在花叢裡的大炮,向全世界宣告,波蘭不會亡!”(舒曼語)的鋼琴作品中的民族情感。沒有認識就更談不上用技巧表現音樂了。所以,鋼琴學習絕不單單是學技術,而心理、思想和藝術修養的培養訓練,也是極為重要的學習內容。甚至可以說是技巧訓練的一個重要部分,它與技巧訓練相輔相成不可分割,不可或缺,構成了技術、藝術協調統一的鋼琴音樂藝術表現整體。

(轉載自網路文章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快樂音樂屋   的頭像
    快樂音樂屋

    快樂音樂屋 周詩凡老師 鋼琴教學 讓每個孩子快樂的在音樂世界裡成長

    快樂音樂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